改性ABS塑料增韧的目标在于改善材料内在的脆性,或者改善零度以下使用、缺口敏感和裂纹扩展造成的变脆现象。其方法为引入能够吸收或者扩散冲击能量的成份,包括加入微观级别的橡胶粒子以及加入表面改性后改性塑料具有增韧作用的填料或者其他添加剂。关键要求是提高它和基体聚合物物理或者化学键合的能力,从而增强改性ABS塑料的韧性。
塑料增韧体系从总体上可以分为弹性体增韧和非弹性体增韧两大类,其应用较多的增韧机理分别对应为:弹性体的银纹-剪切带理论和有机刚性粒子的非弹性体增韧理论。
弹性体的 银纹-剪切带理论:20世纪70年代末,Becknell等指出在橡胶(或者其他弹性体)增韧塑料的两相体系中,橡胶是分散性,塑料是连续相。根据基体的不同,橡胶小球作为应力集中分别主要诱发大量的银纹和剪切带,并且可以控制银纹的发展,使银纹及时终止,不至于发展成为破坏性的裂纹。外界作用于塑料材料的能量,可以通过银纹或者剪切带的形成而耗散掉,使材料的抗冲击性能明显提高。
有机刚粒子的非弹性体增韧理论:在共混体系中,作为分散相的刚性粒子,当受到的外力大到一定程度时,其会发生脆韧转变,继而出现类似于玻璃态高聚物那样的屈服冷拉现象,其刚性粒子吸收了大量的冲击能量,从而提高了共混物的冲击强度。
此外还包括微裂纹理论、多重银纹理论、剪切屈服理论、空穴化理论、Wu氏增韧理论等。